泰山石刻–不容錯過的文化寶庫

1、關帝廟

關帝廟碑記

關帝廟碑記
關帝廟碑記

此碑在泰山南麓關帝廟院內,立於清光緒二十壹年(1895)。碑通高270厘米,寬75厘米,螭首高90厘米,寬80厘米。碑陽刻文11行,滿行32字,凡273字,字徑3厘米,楷書。碑陰刻“眾善同登”題名19行及“住持道會司張岱瀛”,楷書。

泰山之陽舊有關聖帝君廟,考其原始,泰邑業鹺務者皆晉人,因聖帝有桑梓之誼,特建殿宇以奉祀者。繼因泰境各當店亦皆系晉人生意,願附祀其中,遂於殿宇西偏拓建數楹,以為齋宿之地,此公所之所由昉也。迨鹹、同年來,地方不靖,兩堂生意以次收回,廟中祀事並壹切經理遂仍由鹺局專責。然至此時,鹺局同仁實亦不皆晉人矣。夫聖帝之赫聲濯靈,無遠弗已,所謂凡有血氣莫不尊親之者也,豈僅桑梓之人思恭敬乎?今殿宇不修又多年矣,鹺局東西兩省諸君子相謀更新,罔不踴躍輸將。於是鳩工庀材,殘者修之,缺者補之,不數月而蕆事。從此美輪美奐,上可以妥聖帝之靈,而諸君子齋宿之所亦不虞乎風雨矣。工既竣,因敬敘其事而直書之。

光緒二十壹年歲次乙未冬月谷旦立石。

2、紅門

“登高必自”碑刻

登高必自”碑刻
“登高必自”碑刻

此碑在孔子登臨處坊稍前東側,立於嘉靖四十三年(1564)。碑高246厘米,寬82厘米。“登高必自”4字豎列1行,字徑60厘米,楷書。翟濤題,載璽書。

“登高必自”碑位於泰山登山路旁(紅門宮前),是泰山著名刻石之壹。 四個字意為“攀登高峰,必須從低處開始”,引申為做事要腳踏實地、循序漸進,始於足下。

它不僅僅是對登山者的勉勵,更是壹種人生哲學的象征。告誡人們無論是治學、修行還是成就事業,都必須從基礎做起,由近及遠,由低到高,持之以恒,不可好高騖遠。

數百年來,這塊碑刻激勵著無數登山者,也成為泰山文化中蘊含的腳踏實地、奮發向上精神的重要象征。

重修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宮記碑

重修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宮記碑
重修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宮記碑

此碑原在紅門宮西院,立於明嘉靖六年(1527)。後不知何時佚失,1999年3月在紅門宮元君殿前出土,重立在紅門宮西院西南隅。碑頗巨,高220厘米,寬95厘米,圓首。銘文25行,滿行59字,字徑2.5厘米,楷書。額篆“重修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宮記”4行12字,字徑6厘米。碑首稍殘,篆額亦殘缺8字。

此碑為重修岱頂碧霞祠之碑,可能因運輸不便(或其他原因),故立於此。

重建壹天門碧霞元君行宮碑

重建壹天門碧霞元君行宮碑
重建壹天門碧霞元君行宮碑

此碑在紅門宮元君殿前廊內西墻上,立於明天啟六年(1626),為現存重修紅門宮元君殿惟壹的紀事碑。碑高190厘米,寬78厘米,圓首。刻文20行,滿行53字,字徑2厘米,楷書。額篆“重建壹天門碧霞元君行宮碑”3行12字,字徑7厘米。銘文尚完好無缺。

3、小碑林

萬善同歸碑

萬善同歸碑
萬善同歸碑

此碑在紅門觀音閣北約10米處路東側。高166厘米,寬72厘米。碑陽刻文7行,滿行40字,凡224字,字徑3厘米,楷書。額題“萬善同歸”4字,字徑12厘米,亦楷書。

4、萬仙樓以下

“有求必應”題刻

“有求必應”題刻
“有求必應”題刻

此題刻在紅門北約120米盤路西側石壁上,字面高50厘米,寬90厘米。“有求必應”四字橫列1行,字徑13厘米,楷書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