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國慶中秋長假,泰山迎來了4名“特殊”的小遊客,他們在家長的陪同下從河南省安陽市徒步270公裏來到山東泰山,在10月8日淩晨順利登上泰山之巔,完成了這場跨越河南、河北、山東三省的毅力之行。
“這次徒步的初衷是想鍛煉孩子們的意誌,讓他們在困難裏學會堅持,把挑戰變成成長的動力,做個腳踏實地的人。”家長王欣介紹,這次同行的有4個孩子和3位大人:王欣和妻子趙琳帶著兒子王睿熙、趙宥澤,好友董建和他的兩個孩子董家旭、董家鳴。“孩子們從小壹起上學,我們家長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。”王欣說。

9月29日13時,壹行人從河南省安陽市中國文字博物館出發,10月6日20時到達泰安。
“第二天,我們腳底都磨出水泡來了,腰也又酸又疼,我們中途又買了新鞋換上,還戴上了護膝、護腰,董建還自制了髕骨帶,不然真是撐不下來。”趙琳笑著說,“大人們陸續‘敗下陣來’,孩子們卻還是‘滿電模式’,真不知道是我們‘練’他們,還是他們‘練’我們。”
壹路上,孩子和家長們收獲了無數陌生人的善意,備受感動。有加油站站長硬把可樂塞進孩子手裏,有路過車主從車窗遞出零食,社交媒體上更有不少山東老鄉熱情邀請他們去家裏吃飯……這份溫暖也感染了孩子們,他們主動幫助路邊村民裝運玉米,把喝完的空水瓶送給環衛工人,將接收到的善意傳遞出去。這些小小的舉動,讓家長們真切地感覺到——孩子們在路上長大了。

旅途成了生動的課堂。壹步壹步走下來,孩子們真正體會到了什麽叫“路雖遠,行則將至”。盡管途中也會喊累、會說腳疼,令家長欣慰的是,始終沒有壹個孩子提出放棄。“孩子們的韌性,其實比我們想象中強得多。”董建頗有感觸地說,“這壹路上,反到是他們給我們大人上了壹課。”
10月7日下午,記者在紅門見到了王睿熙、趙宥澤、董家旭、董家鳴4名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,他們計劃當天22時開始夜爬泰山。“270公裏都走過來了,爬泰山我們有信心!”孩子們眼神堅定,“我們要靠自己的力量登頂,不坐纜車!”
10月7日22時30分,壹行人從紅門出發夜爬泰山。當走到著名的十八盤時,天空飄起小雨,路面濕滑,夜色中連綿不絕的石階仿佛永遠沒有盡頭。孩子們的“電量”肉眼可見地往下掉,腳步也越來越沈。趙宥澤說:“雖然很累,但是依然不想放棄。”

“之前還質疑‘泰山專治嘴硬’,這下真領教了。”董建回憶道,與平路徒步不同,登泰山更像是壹場意誌的考驗,看不見終點,只能相信每壹步都在靠近它。兒子董家旭補充道:“最遠的路是自己的腳步,最高的山是自己的肩膀,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!”
10月8日淩晨5時34分,天邊泛起微光,壹行人終於踏上了南天門的石階。盡管疲憊,但沒有壹個人掉隊。最終,他們成功登頂泰山,在晨曦中與“五嶽獨尊”石刻合影,為這趟不平凡的旅程定格下最有意義的瞬間。

談及這次跨越三省、徒步登山的旅程,孩子們興奮地分享起自己的感受。“這次的旅程讓我的意誌更加堅定,堅持就是勝利。”王睿熙語氣堅定。站在壹旁的董家鳴點了點頭,說道:“沒錯,泰山雖然高大,但人的潛力是無窮大的。
